中共为何以陈小江取代马兴瑞?——对维吾尔地区政策持续性的又一注脚

Untitled design (8)

2025年8月6日|阿斯娅(Asiye Uyghur), 特邀作者

近日,中国共产党宣布任命统战系统高官陈小江出任维吾尔地区党委书记,接替此前任职的马兴瑞。表面上,这似乎只是中共官场中常见的人事调整,但若将其置于维吾尔地区复杂敏感的政治语境和中共治疆政策的延续脉络中审视,这一任命无疑透露出更深层的政治意图。

首先,陈小江的仕途背景极具象征意义。作为首位担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的汉族官员,他的任命本身已被广泛视为对少数民族事务汉化管理趋势的延续。统战部出身、纪检与宣传履历完整,使陈不仅深谙如何整合社会思想、塑造舆论,更在意识形态与对外宣传领域拥有丰富的操作经验。这意味着,中共对维吾尔地区的治理策略不仅不会有实质性松动,反而可能在“宣传维稳”层面加码。

过去几年,国际社会对维吾尔地区大规模拘禁营、强迫劳动、宗教迫害等问题的关注和批评,使“维吾尔种族灭绝”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之一。尽管北京方面一再否认,但对外形象的修饰已成为维稳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阿德里安·曾兹 (Dr. Adrian Zenz)等研究者的观点看,陈小江到任意味着,中共将以更系统化、更国际化的话语体系来应对批评,强化所谓“民族团结”“反恐去极端化”叙事,同时在海外积极打压异见声音。

相比之下,马兴瑞更多以工程技术官僚形象示人,其治理重点倾向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然而,这并未改变维吾尔地区严密的安保体制与社会控制格局。陈小江的到来,则很可能意味着对现有高压政策的“软包装”与持续合法化,通过统战与宣传手段,将维吾尔地区治理叙事从“安全维稳”进一步拓展至“文化融合”“中国化宗教”等话语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陈小江与中共高层意识形态领袖王沪宁的紧密互动,也预示着他在未来维吾尔地区治理中,将更积极贯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统战核心理念。这种顶层设计下的“民族团结”,实际上是对少数民族身份的同化与对异议空间的压缩,与西方定义下的文化种族灭绝之间存在显著的交集。

简言之,陈小江的上任,不仅是一次人事更替,更是中共在面对国际人权压力与国内安全稳定需求时的政策自洽:继续对维吾尔地区进行系统性高压管理,同时以统战与宣传塑造“治理正当性”,试图化解外部批评、维系内部秩序。这一任命所折射的,正是维吾尔地区问题已深度嵌入中共执政逻辑之中——对“全面安全化”的执着与对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压制,远比任何单一的经济考量或地方官员个人风格更具决定性。

对于外界而言,这次人事变动可以被视为又一个信号:在可预见的未来,维吾尔地区的高压治理及其伴生的人权危机,仍将是中共不可撼动的国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