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难出现“读书无用论”

2014-10-27 04:00:00
热依拉(Rahile),特邀作者

每年9月至10月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入职的最后一波高峰期,然而在我的家乡东土耳其斯坦 ,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难,出现“读书无用论”。

我们班一共45个同学,除去出国和当兵的,剩下的全部考上了大学。因为是名牌高中的双语班的学生所以即便高考卷子是全国通考的汉语卷子,成绩也非常不错。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等,我们班的同学遍布了中国内地以及‘新疆’ 的各个名牌大学,考的最不理想的也考出了高考二本线。然而在面临就业时候就难倒了我们。其中有十个基本找到工作了,而且基本上是临时工其中也有找关系踏入岗位的,还有几个选择继续考研希望自己读个研究生出来能够找到工作。“我也是一名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却没有找到工作,这么大的男人呆在家也不好意思,就选择出来,在别的城市打工。我实在没办法就在夜市卖衣服了。我不怕吃苦,只要不要再靠父母就好”。 ‘新疆’ 某个高级中学双语班毕业的维吾尔族学生告诉我。这是中国政府在东土耳其斯坦实行的所谓双语班学生的就业形势的一个缩影。

在‘新疆’ 双语教学主要指的是一种教学双语模式。最初阶段其主要授课形式是:从初一开始到高中毕业,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用学生的母语授课,学生参加中考、高考时,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使用全国统一汉语试卷,民语文、汉语使用新疆命题的民族试卷。其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为‘新疆’ 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高科技人才。发展到目前为止,规模不断扩大,双语班数量已经达到四千多个,有些地区的民族学校的双语授课班级已经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改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区各个地县市及乡村基本实现两年的双语学前教育;另外从汉语授课的科目来说,有些有条件的地区不仅仅限于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用汉语授课,现在己经发展为除母语语文外,其他科目均用汉语授课。

既然是要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为‘新疆’ 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高科技人才,那这些双语人才就应该有工作机会,让这些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的,怎么会出现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难,出现“读书无用论”?

“实行双语教学之后,我们的负担不断的加重,但是我们克服了语言的障碍,参加了通考,除了我们的母语、汉语、和英语其它试卷都和汉语班同学一样,用的是同一张通考试卷。再加上我们还要参加高考的英语考试,这样下来我们参加的考试科目还比汉语班的学生多一门。我们在参加高考的时候是要在克服汉语的语言障碍的前提下答卷,还要参加英语科目的考试。但是这些都没有压倒我们,我们希望自己考上好的大学,能够找个好工作,为我们的家乡做贡献。其他汉语班的学生还说我们很厉害,高考居然要用三种语言答卷。功夫不怕有心人,如我们所愿,我们都顺利的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但是当我毕业回到‘新疆’的时候却发现我马上就要失业了。”

那么,在东土耳其斯坦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什么这么难找工作呢?原因很简单。我也是所谓双语培养出来的,也是众多维吾尔族大学生受害者其中一位。在东土耳其斯坦,国家单位、事业单位等地招聘条例中对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歧视性限制是导致维吾尔族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最主要原因。

中国的《劳动法》对就业平等权和禁止就业歧视的一般性原则规定。《劳动法》 第 3 条确定了劳动者在劳动就业各个环节所有享有的平等权, 条文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确立了禁止就业歧视的原则, 规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等等的不同而受到就业歧视 。除此之外, 中国宪法也严厉禁止民族压迫和歧视。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也保障少数民族就业平等和就业权力。‘新疆’作为“维吾尔自治区”更应该保障维吾尔民族地就业机会和尊重就业平等。

然而,在东土耳其斯坦,单位招聘过程中仍然出现各类歧视维吾尔族的现象。比如,中国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职位的稳定性是最让毕业生心动的,公务员有着良好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整体保障水平至少是一个“铁饭碗”状态,公务员成为最令职场人羡慕、最受追捧的职业。既然受到追捧,那么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也不少,然而对于‘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说,先不要想通过考试,连报名的资格都受到了限制。

就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新疆’人事考试中心公布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人员职位表》显示,多数岗位族别限定为汉族,而招录维吾尔人的比例很低。当时‘新疆’公务员、工作人员共招录7757人,其中明确招录维吾尔族的职位916个,明确招录汉族的职位2507个,不限民族的职位2771个,维吾尔族名额仅占总名额的11.8%。而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9%,其中维吾尔族占45.84%。

公务员职位表具有民族歧视性质。多年来‘新疆’当局设置种种限制,引起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不满,尤其是我们大学生们对此表示愤怒,我们纷纷在微博、人人、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公务员考试职位表有严重的民族偏向性和性别歧视,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但是这一现象至今没有改变。

我很郁闷,我们这些学生当初那样拼命考上大学是为了什么?难道像是一些政府官员所说的为提高‘新疆’人口素质作贡献吗?可是我们这些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了,“衣食足而知礼节,仓禀足而知荣辱”,饭都吃不上了还提高素质干什么?“官员说了,‘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因为新疆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低”。那我想问一下,那些所谓“双语”,培养出来的学生为什么也找不到工作?这些学生的汉语水平也不够格么?居然能用汉语参加高考并且能与内地大学生平起平坐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低?如果觉得这些双语班出来的学生汉语水平不高,那么那些在上初中时就被带到内地上学培养出来的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也不够格吗?居然说这些双语培养出来的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水平不够格,内地毕业的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水平也不够格吗?那么普通班毕业出来的维吾尔族学生就根本不够格,更谈不上就业了。可能又会有人说,主要是这些学生对工作要求太高,苦的累的不干,工资低了不做,我想问一下,难道你要大学生去拉人力车你才满意吗?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夜市卖衣服也是因为对工作的要求太高?他们并不想你们说的那么娇气。

“现在,我也不奢望要多高的工资,能解决温饱就好。我花了将近6万元去读大学然后没有工作,哪好意思在家里闲着,于是我就去打工。我就这样打工,什么时候才能把本钱挣回来?什么时候能让父母不要再为我的事业操心?什么时候才能有钱买房子?就算我不吃不喝也要好几十年吧?”他说完便沉默了许久。

中国教育部还在吹嘘‘新疆’少数民族本科就业率2013年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44%,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达80.36%,首次突破80% ,其实根本就是屁话。还说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新疆’先后组织实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校园系列招聘”、“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专项活动,提供岗位多少万个,还通过“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确是组织了这些活动,但是中国当局设置的种种限制,使维吾尔族应聘者面临了日益恶劣的敌对环境。事实上, 这些就业单位所雇佣的都是汉族大学生, 而不是维吾尔族大学生。所谓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达80.36%只是中国政府欺骗性宣传而已。

目前,在‘新疆’,针对维吾尔族的就业歧视很严重,招聘岗位限定为汉族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新疆’维吾尔族毕业生到底要怎么办?怎么就业?让我们维吾尔族怎么生存?起码该有条活的生路吧。在中国名牌大学毕业的优秀维吾尔大学生都没有就业机会和活的生路的情况下, 那么其他广大维吾尔人民怎样会有活的生路和生存的未来呢?

我的有些汉族同学经常很吃惊地问我,“新疆为什么一直没有稳定?”我就告诉他们,“当一个民族受到政府高压严打,系统性镇压和民族歧视地情况下, 当一个民族看不到自己能继续安居乐业和生存地未来的时候, 这个民族就会自然而然的反对这种非人道的待遇。 所以‘新疆’不稳定的原因不是维吾尔民族不爱好和平和稳定, 而是中国政府就不可能以高压严打,系统性镇压和民族歧视来加强所谓地民族团结,建立社会稳定和创造和谐社会。